close

 光學像差廣義上可分為兩部分,其一為單色像差,另一為色相差。

 

一、單色像差即是工程上常聽到的五大光學像差,

又可稱為賽德像差(Seidel aberration),

主要是透鏡曲率對像造成的影響,

有些會使像變模糊,有些則會使像變形。

 

二、色相差又稱之為軸向色散,

主要是因不同色光聚焦能力不同所導致,

也可說成是光波對系統成像造成的影響。

 

本文就來談談關於工程上的五大像差(色相差之後再寫,感謝~)

 

造成像差最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:  

第一為光學繞射極限所影響,

第二為光學元件製造時的幾何公差與組裝時的對準誤差,

第三則為光學模擬與真實之間的誤差。

 

五大像差包含 : 球差、彗差、像散、場曲與畸變

前三種會使像變模糊;

後兩種會使像變形,

這五種像差統稱為初階像差。

 

以賽德係數描述如下式 :

image

 

式中依序是球差、彗差、像散、場曲、畸變的賽德係數,

可由此來描述整體光學系統的單色像差,

以下個別說明它們形成的原因的對像造成的影響 。

 


 

1. 球差 : 聚焦點隨通光孔徑變化而變化所產生的像差。

 

球差.jpg

 

以凸透鏡系統為例如圖所示,

也就是說物點發出的光線以不同高度入射到系統,

當通過不同聚焦平面時,無法聚焦成一個單一像點,

在幾何上會有縱向與橫向球差。

 

而所謂光腰指得是光斑直徑最小、最小模糊圈之處,

意即邊緣光線與焦散曲線的焦點位置。

 

工程上球差是普遍存在的現象,

可透過一會聚透鏡與一發散透鏡的組合減少球差帶來的影響。

像差的問題困擾了科學界許久,

而在去年(2019)有兩名來自墨西哥的博士生提出解決球差的做法,

請看最後的延伸閱讀。

 


 

2. 慧差 : 光分部形狀類似彗星般的尾巴的單色像差。

 

彗差.jpg

 

如圖所示,當物點發出的光線以不同高度入射至系統到達成像面時,

因成像放大率不同所發生的像差。

當成像在光軸以上時,將其稱為正的慧差;反之在光軸以下為負的慧差。

 

呈現出來的圖如右所示,類似彗星般長長的尾巴,

而注意右圖內有一藍色虛線,在此虛線到頂端的區域,約佔55%的光能。

 

慧差多半是因光學原件故有的設計缺點而造成,

工程上主要會以非球面鏡來改善慧差的發生。

 


 

3. 像散 : 縱向與橫向的光學聚焦能力不同所導致 ,

        使得子午像與弧矢像不重和所造成的像差。

像散.jpg

 

所謂子午面為一包含主光線與光軸的平面;

弧矢面則為一包含主光線並垂直於子午面的平面。

 

物點離光軸一段距離時,入射光將不對稱入射到透鏡上,

造成縱向與橫向聚焦能力的差異,使得前述的子午面與弧矢面不重和。

因為子午光線比弧矢光線斜所以其焦距也較短,而兩焦距差稱為像散差。

 

工程上減少像散的方式主要有二,

其一為透過加大鏡頭成像圈覆蓋的範圍;另一為將鏡頭光圈縮小。

 


 

4. 場曲 : 像呈現一個近似彎曲的曲面。

 

場曲.jpg

 

通常也會將此現象稱為匹茲瓦爾場曲。

物體在成像時理應完美的成像在近軸焦平面上,

因鏡片的缺陷使得透鏡成像後得到一曲面的最佳實像面,

使得像看起來有一彎曲的效果。

 

而在成像關係裡,

匹茲瓦爾場曲到子午像面的距離會是到弧矢像面距離的3倍。

 

透過焦距相反的正負薄透鏡組合,可得到一無場曲的成像系統,

使得子午與弧矢像面相交,可有一零像散離軸角。

 


 

5. 畸變 :  因放大率隨離軸距離改變而發生的像差。

 

畸變.jpg

 

廣以上分有兩種,分別為枕形與桶形畸變,

(或由上述兩者混合的鬍子狀畸變)

 

枕形畸變又稱為正的畸變,因其放大率隨離軸距離增加而增加所造成,

光學上又可稱之為矯正過度所造的畸變像差,易發生於長焦鏡頭。

 

桶形畸變則稱為負的畸變,因其放大率隨離軸距離增加而減少所造成,

又可將其視為光學系統矯正不足所造成的像差,發生於廣角鏡頭。

 

可透過像相機校正(Camera calibration)或透鏡組合來減少畸變像差的發生。

(相機校正又是另一個大主題,以後有機會再寫)

 


 

以上透過文字與圖示說明工程上的五大像差,希望對你有幫助 !

ps. 每張圖都是我辛苦畫的    ಥ⌣ಥ 真的畫了好久

我也盡量把筆記跟觀念統整齊全 !!

如果需要引用的話也請註明出處哦,感謝。

 


 

延伸閱讀 :

像差的問題困擾著學界與業界好久好久,在去年(2019)

有個像差的國際新聞。兩名墨西哥的博士生提出球差的完美解決方法 !!

期刊   : González-Acuña, R. G., & Chaparro-Romo, H. A. (2018). General formula for bi-aspheric singlet lens design free of spherical aberration. Applied optics, 57(31), 9341-9345.

 

我看了看期刊整理後大意如下 :

球差不是因為不同入射高度而又因透鏡曲率不同,

所造成無法聚焦成一個單一像點,

他們的做法是 :

做一個符合各高度入射光而且也符合該高度光線

能使各光線聚焦在同一點的曲率(窩的老天 好長的描述)

 

也就是說光線入射到透鏡後發生折射,然後在出射到聚焦點,

每個高度的光路有屬於它的透鏡曲率,

他們也提到一個second surface的概念,

最後原則上會得到上下對稱然後扭扭歪歪的透鏡。

 

期刊中最後提到,他們透過各式各樣的光路追跡模擬,

所有光路的平均模擬為99.99999999999986%

理論上是消除了球差帶來的問題啦,

透過一種可(ㄑ一ˊ)愛(ㄍㄨㄞˋ)形狀的透鏡,

但是這種透鏡要怎麼做啦,或許現階段僅存在於模擬裡。

 

不過他們的構想與方法確實解決了兩千多年來的捆擾,

也不得不佩服他們的理念與實驗,

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他們的期刊哦。 

arrow
arrow

    zh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